【昭和的故事車】紙芝居

覺得自己真是孤陋寡聞,逛樂淘(日本代購網站第一品牌)的時候才第一次知道「紙芝居」。
原以為是一疊紙固定在一角,可以環形展開的故事書,可是又覺得奇怪,怎麼會有一個框
(有木頭做的,也有塑膠做成電視機樣子的)。
我買到的就是電視框外觀的紙芝居框,是不是古色古香又超級可愛呢?
姊姊說這是她小時候最喜歡的連環圖畫ㄟ(哪尼???)
繼續凡事問估狗大神,原來「紙芝居」又稱為「紙戲」,是賣糖果的小販(紙戲人)為了兜售糖果,
會在腳踏車後面放置一個說故事的小台子,一邊講故事,一邊抽拉裡面的圖片,
概念就像西洋的幻燈片,也像有圖片的說書,吸引著小朋友一次又一次來購買糖果,
這應該算是最原始的繪本形式了吧(只是沒有裝訂),但是裡面的圖畫繪製真的是不輸給現在的繪本。
(圖片來源:樂淘代購https://bit.ly/3NHdHkU)
「紙芝居」的「芝」在日文裡面是草地的意思,想像一群小朋友坐在草地上專注聽著故事的樣子,
是昭和時期美好的景象,也因為是1930年代少有的娛樂形式,漸漸受到大人小孩的喜愛。
紙芝居的故事主要有西洋童話故事(小紅帽、美人魚、國王的新衣......),也有日本傳說故事,甚至是悲劇、暴力及鬼怪故事~
尤其小朋友對於鄉野怪談聽得津津有味,市場導向的考量下,就有越來越多的糖果小販講述怪力亂神的故事,
又因為小販所販賣的糖果與不健康逐漸畫上等號,導致社會開始對於紙芝居與負面影響做了連結,甚至一部份地區開始禁止紙芝居。
後來因為電視的興起,紙芝居在昭和人的日常生活中地位就一落千丈了。
戰爭時,紙芝居被政府用來宣傳政策,因此該時期的紙芝居又稱為「教育紙芝居」,
成為文化教育的宣傳工具,應該就是類似現在的「品格教育繪本」這一類的內容,這時候的紙芝居由教育部門印刷。
(圖片來源:樂淘代購https://bit.ly/3t3iNOS)
後來紙芝居雖然不再普及,但它的樣貌卻越來越多元,例如在網拍上看到的卡通「虎面人」的紙芝居,實在非常有趣。
(圖片來源:樂淘代購https://bit.ly/3t8nIhI)
這次我在樂淘買到具有電視外框的紙芝居,保存得非常良好,圖案紙背面有故事文字,可以供講故事的人偷瞄一下小抄。
更古早的版本還有用書法寫的故事大綱,感覺更是文化滿滿,不過因為年代久遠,紙質脆化怕一碰就碎,無敵珍貴。
有一些還有附黑膠唱盤,我沒有黑膠唱盤的播放器,只能靠想像的。
美研社出的紙芝居都會有個紙盒裝,封面真的好美喔~
一般而言通常會有16幕。
總感覺這些圖片只要集結成冊就是一本品質很好的繪本了,愛聽故事的靈魂到哪個年代都是一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