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因晴空塔而遜色! 每個日本人心中一定有座「東京鐵塔」

《聖經》有個巴別塔的故事,當時人類的語言相同,溝通沒有障礙,但人類驕傲、自以為是,覺得自己可以與神平起平坐,想建一座通往天上的塔。上帝生氣了,讓人類說著不同的話,有了語言的隔閡,彼此無法溝通後,就無法再建巴別塔了。
建塔一直是人類自信與文明的象徵,即使《聖經》已經訓斥人類的驕傲,但當人類掌握技術文明後,仍對於「塔」有著執著的迷戀。「塔」從平地而起,向天空伸展,通往未知的藍天,象徵著人類科技的勝利,還有對於文明的投射與想像,期待未來會更好。
一八八九年,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完工,當時的設計師艾菲爾認為人類的未來就居住在鋼筋所築的建築當中,所以鋼骨所造的鐵塔是一種對於未來文明的想像,也象徵近代文明的技術高點。此後鐵塔也變成巴黎的象徵,與巴黎的形象無法分離。
日本有座仿造艾菲爾鐵塔所蓋的東京鐵塔,這座通向天際的塔是日本技術與文明的成功,代表一個城市從破敗走向復興,同時也是愛情、親情與記憶的投射。
完成將近六十年的東京鐵塔,走過了一甲子,是東京的地標、是這座巨大城市無法分割的一部分。二○○五年上映的電影《Always 幸福三丁目》中的地點「夕日町三丁目」雖然不存在,但從電影中可以看到正在建設的東京鐵塔。當時處於二戰後高度經濟成長期,具體反映了東京當時的景象和社會發展,城市中大多是日式木造平房,窄小巷弄裡,認識的鄰居彼此幫忙,雞犬相聞,人際關係相當緊密。
電影中,堀北真希所飾演的六子,中學畢業後就從東北的老家來東京工作,由於經濟快速發展,勞工不足,當時有相當多的企業和工廠到鄉村尋找人力資源。日本國產製的汽車也在當時量產,六子就任職於大型汽車工廠。從電影可以看到一個快速變動的時代一個雖然貧窮,但到處都是希望的時代,只要努力工作,就有可能改變未來。
電影的時代是一九五八年,隔年東京鐵塔竣工。最後一幕,大家看著即將完成的東京鐵塔,充滿著對於未來的希望,也象徵日本戰後的復興。